服药喝水有讲究——诸暨网-尊龙凯时平台入口
不是所有药都要多喝水
发布时间:2021-12-27 11:46:46
来源:诸暨日报
编辑:骆依婷 审核:杜萌颖
吃药要喝水,这是所有人的共识。但喝水有什么标准和要求,很多人就可能回答不上来了。殊不知,这个小小细节里,包含着吃药大学问。
服药时一般选择温水
医生介绍,服药时一般选择温水最佳。茶水、果汁、牛奶等饮料中成分复杂,有些可能会破坏药物成分或者形成难吸收的物质,导致疗效变差;有时候还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吸收,加重不良反应。
果汁(尤其是新鲜果汁)富含果酸,果酸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和柠檬酸等,很容易导致有些药物与果汁中的成分发生分解、化合等化学反应,也不利于药物吸收。一些抗菌药,如四环素、红霉素等与牛奶一起服用时,会和牛奶中的钙反应形成不溶性螯合物,降低抗菌作用,使药物疗效降低,甚至完全失效。
水温过高,可能会对有些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。如消化酶类的药物,水温过高会导致这类药物失效。例如胰蛋白酶、多酶片、酵母片等,均为助消化的酶类。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,遇热后容易凝固变性,从而导致药物失效。服用活疫苗类的药物时应用凉开水送服。疫苗遇热易灭活,不能起到免疫机体、预防传染病的作用。如小儿麻痹症糖丸,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。
药品剂型不同,用水量有区别
大部分片剂、颗粒剂,我们用150毫升左右的水送服即可。胶囊剂服用后易附着在食道壁上,饮水量最好不要少于300毫升。口服泡腾片则必须要加水膨胀溶解后服用,切勿当成普通片剂吞服,否则容易在喉部遇水膨胀,堵塞气道,严重者甚至可能会造成窒息。
有些药物的起效方式特殊,用药时要少喝水。比如保护胃黏膜的混悬剂,进入胃后变成不会溶解的细小颗粒,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上,从而避免胃酸侵蚀胃黏膜。如果服药后喝水会稀释药物,降低药效。
麦滋林颗粒剂,每袋只需15-30毫升水冲服。蒙脱石散,只需50毫升水冲服。还有一些止咳糖浆,用后药物会黏附在咽部,直接作用于患处,止咳的效果会更好一些,所以在服用药物后尽量不要喝水,避免稀释药液。
这些药需要大量饮水服用
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,有时会从尿液里析出,形成结晶,引起腰痛、血尿、蛋白尿,严重时还会阻塞尿路,使尿液无法排出。大量饮水可以使尿液中药物的浓度降低,或者同时口服一些可以碱化尿液的药物,如碳酸氢钠等,避免析出结晶损害肾脏。
导泻类药物,如聚乙二醇散,是一种容积性泻药,通过保留水分在结肠内,增加粪便含水量并软化粪便,从而促进排便,改善便秘症状。所以,在用少量水服药后,可继续增加一定的饮水量,效果会更佳。
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需要大量饮水。比如在肠镜检查前,需要配合泻药服用大量的水(可能达到3000毫升),来达到清理肠道的目的。感冒发热的病人在服用解热镇痛药时,大量饮水不但有助于机体大量排尿以代谢体内的毒素,还可以适当补充水分防止引起脱水。
徐可佳 整理